牍 牍的解释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1-25 14:30:36
一、牍字是什么意思
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ú”,总笔画是12笔。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1、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2、同本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说文》
与人尺牍。――《史记·陈遵传》
削牍为疏。――《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
吏乃书牍背示之。――《史记·周勃传》
握牍持笔。――杨修《答临淄侯笺》
每老吏抱牍以进,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3、又如:牍背(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后用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4、引申为公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5、又如:牍尾(文书的末端);牍书(官署文书)。
6、信件,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如:书牍;尺牍。
7、书籍[book]。如:史牍(史书);牍籍(簿籍);牍簿(簿书)。
形声字。《说文》:“牍,书版也。从片,卖声。”“卖”读为yù,为喻纽、屋部字,与“牍”读音相近,而与读mài的“卖”不是一个字。“牍”的本义就是书写所用的木版。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牍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由于牍形长方,多用于书写文书、簿籍、书信等,所以也经常称这些内容为牍,如文牍、书牍、尺牍等。《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陆德明释文:“竿牍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此外“牍”还是一种乐器的名字,也称“舂牍”。
《释名·释乐器》:“舂牍:舂,撞也;牍,筑也。以撞筑地为节也。”或说它是一种无底的竹筒,大五六寸,短者一二尺,长者七尺,前端开有两孔,撞地作声。后世称为“顿相”。“牍”今简化为“牍”。
二、牍的意思
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通常由竹子或木头制成。具体解释如下:
1、牍的形状通常为长方形,长度一般在20厘米至40厘米之间,宽度则在5厘米至10厘米之间。它的表面通常被削平,以便于书写。在书写时,人们使用墨水或炭笔将字迹刻画在牍上,然后再用刀或其它工具进行雕刻或描绘。
2、牍不仅可以用于书写文字,还可以用于绘制图案和图像。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牍来记录历史事件、传承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同时,牍也是古代官员们办公的重要工具之一,他们使用牍来签署文件、下达命令、处理公务。
3、随着时间的推移,牍逐渐被纸张、书籍等新型书写工具所取代。然而,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中,牍仍然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代表了古代文化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是古代人们记录历史重要工具。
1、牍是古代人们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古代,文字和书写被视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而牍则是这些文明的载体。人们使用牍记录历史事件、传承文化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使得古代的文化和智慧得以保存和延续。
2、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往往也是书写工具不断改进的时期。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后来的竹简、木牍,再到纸张、书籍,书写工具的演变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牍还具有艺术价值。在古代,人们不仅使用牍进行书写,还常常在牍上绘制图案和图像,这些图案和图像往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比如,在汉代的竹简和木牍上,人们可以看到精美的绘画和书法艺术,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三、牍的解释
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拼音:dú(声母d,韵母u,二声)
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ú”,牍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繁体字:牍,部首:片,拼音:dú
首尾分解:片卖,部件分解:片十乛头
1、案牍[àn dú]旧指官府的公文案卷。牍(dú)。
案牍的意思是:官府的公文,文书。案:指书桌或办公桌;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出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释义: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尺牍[chǐ dú]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
3、文牍[wén dú]公文、书信的总称。
5、进牍[jìn dú]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
四、牍怎么读
牍,汉语汉字,读音为dú。形声字,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牍”的本义就是书写所用的木版。引申为公文、书籍、信件、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
简牍:指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
文牍:意思是公文、书信的总称。
两牍:指原告之诉状和被告之答辩状。
连篇累牍: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案无留牍:桌案上没有积压的公文。形容办理公务干练及时。
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连帙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同连篇累牍。
1、书写的载体有甲骨、铜器、碑石、木牍、竹简、缣帛、纸;用具有刀、蓖笔、木笔、毛笔;书体有篆、隶、楷、行、草。
2、告地状系将死者从阳间移交给阴间负责人的书状,通常书写在木牍上。
3、经过5年考古发掘,南昌海昏侯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成套编钟、竹简、木牍和10余吨近200万枚五铢钱等。
4、在1975年底至1976年出土的大批云梦秦简里,睡虎地4号墓的两件木牍是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家人的书信,信中明确向家人要布、钱和衣服。
5、该墓木牍最晚的时间是武王四年十二月,估计下葬的时间在秦昭王元年。
6、学习隶书传统,除东汉时期的碑刻外,还有古隶阶段的木牍、简帛、刻石,其风格之多样、造型的奇特、趣味的多变,会给学隶书者提供丰富的信息。
五、牍是什么意思
牍意思是指古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和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已不经常使用此字。
牍,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ú”,总笔画是12笔。出自《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1、每天日理万机、案牍劳形,短短十余年,就使武幽国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2、看着父亲,就想起来教自己读书的时刻,握着自己的手写字的时刻,案牍劳形为黄池帝国百姓操劳的时刻。
3、树木因为长得粗壮就被砍伐了,人因为有才能就被任用为官而案牍劳形,还常不得善终。
4、关于这点某甲曾说:干麽不情不愿?只要遵行譬喻,你自己就成了譬喻的一部份,也就免于案牍劳形了。
5、那里终年都是春天,湖面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
6、孝直在山间,心情舒爽,整个人都得到放松,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杂音,可以看山河秀丽,可以观长空万里,可以笑人世浮华,可以把酒临风,可以指点江山。
7、王介平奉汉隶为圭臬,取鉴汉魏竹简,一扫装饰雕琢之臃态,既造法创新于古隶,又彰显古隶神韵于案牍。
好了,关于牍和牍的解释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