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回应考生与前校长蔡元培同名 “北大红楼今犹在,世上再无蔡元培”,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1-15 15:33:53
一、蔡元培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吗
蔡元培不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更名后的首任校长。
2、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1、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
2、蔡元培提倡民权与女权,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
3、1951年的12月7日,汤用彤副校长提出把北大校庆日由12月17日改为5月4日,认为校庆时间临近期末,师生紧张不宜搞大的活动。从此以后,北京大学校庆日就改在了每年的5月4日。
4、1946年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把北大做到最高学府,做成功最高的学术研究机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蔡元培百度百科_北京大学
二、“北大红楼今犹在,世上再无蔡元培”,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1、作家刘震云在北大一次演讲中说:“一代代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开创地。”一番话下来,不禁令人作怀古想。当年北大出了许多大师、先驱,从精神上、文化上乃至格局上,深深影响和引领着一国之发展。而北大之所以能成为北大,都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蔡元培。
2、1912年,受孙中山之邀,蔡元培出任民国教育总长,在借来的办公室里,与次长范源濂之间有过这样一番有趣的争论。范源濂说:“办学要从小学办起,如果小学都办不好,何以办好中学,中学都办不利索,怎么办得好大学?”蔡元培说:“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如果松松垮垮,那么这个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3、维新失败后,蔡元培最终看到了教育才是唯一的救国出路:“欲变新的国家,必须有新的国民。”彼时,蔡元培正欲在教育上大施拳脚,却遭遇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蔡元培不愿与独裁者合作,愤而辞职。
4、1916年,黎元洪当上总统,向蔡元培发出一封邀请,恳求他回国出任北大校长。回到上海,朋友们都劝他说:“北大太腐败,烂到流脓,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而有碍于自己的名声。”蔡元培说:“既然知道它是腐败之地,那就更应该进去整顿,君子爱人以德,就算失败,也算尽了心。”
5、1916年深冬,寒风萧瑟,去往北平的道路显得十分迷茫。此去一行,结局是喜是忧,蔡元培也不知道。1917年1月4日,中国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北大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敬等候新校长。蔡元培从车上下来,众人纷纷行礼,只见他一反历任校长的目中无人,脱下礼帽,郑重地向校工们回鞠一躬。校工和学生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以前的校长,个个都是老爷气派,还没有哪一个这样平易近人。
6、北大前身,乃是京师大学堂,说是大学,实际是“官僚养成所”。清末招收的学生,都是些小京官,监督和教员更是“中堂”“大人”,彼时的大学堂,无非是科考的替代物。到了民国,许多老师还是官员兼职。到这里读书的,尽是急功近利之徒。心思活络些的,组织同乡会接近学校当局,看谁官儿大,就跟在谁屁股后面转,唯有如此,毕业后才好爬梯登官。
7、面对这样一所“学校”,若不釜底抽薪,根本无从医治。一上任,蔡元培便发表就职演说,将一所大学存在的意义说得一清二楚:“大学不是贩卖毕业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至于学生,他一言指出读书的目的:“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至于学者,他一言指出研学的基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至于学校,他一言指出育人的责任:“学生在校如果不能正根基,勤学问,即便将来出而仕事,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中国演讲,正好目睹了“五四”前后整个过程。得知蔡元培对北大的影响,他无比感慨:“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
三、蔡元培聘请哪些人当北大教授 蔡元培聘请了哪些人在北大任教
1、蔡元培聘请了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辜鸿铭、刘师培、张竞生、梁漱溟、刘半农、周作人、钱玄同、陈汉章、江艮庭、黄侃、陈介石、黄季刚等以及诸多外国教员当北大教授,北京大学经过蔡元培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世界一流大学。
2、蔡元培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与讲师;教授年轻化,绝大多数都在30岁左右,最年轻的仅24岁;其聘请教员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想、派别。
3、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改革家。民主进步人士,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4、陈独秀: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指挥”,我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四、蔡元培是北大的第几任校长
1、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第14任校长
2、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着手改革北京大学。赴任前,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腐败,如赴任有碍名望。孙中山认为,“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蔡元培慨然领命。
3、蔡元培任校长后,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学科、学制设置,创办科研机构,倡导平民教育,首行男女同校。他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大量引进新人物,不拘一格招聘众家。北京大学很快即开学术研究、思想自由之风气。蔡元培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五、蔡元培为什么辞北大校长
1、因为蔡元培竭力反对官僚教育专制,所以辞去了校长职务。1919年6月15日,蔡元培公开发表了《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向当局和社会亮明了他辞职的主要原因:
2、(一)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
3、(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的专制国家,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束缚,是很不自由的。
4、我进去了,想稍开点风气,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就算“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于是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当这种大学的校长么?
5、(三)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就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难道还要我再做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
6、蔡元培于1917年12月从法国归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仅仅一年有余,在他力倡科学与民主、实行囊括大典,兼容并包和教授治校的方针下,北京大学一改过去传统陋习,校园风气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并迅速成为了中国新文化的中心,也由此成为中国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7、在担任北大校长的一年多时间里,蔡元培的确干了许多实际事情,为北大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以至于因此为后人所深深地怀念。
8、至于五四运动期间他亲自出面与军阀当局交涉把被抓学生全部保释出来,费了多少周折和口舌,又采取了哪样的方式方法,因他从未向外界表露过,人们自然不得而知。今天的人们所知道的也仅为他在《启事》中所说的我倦矣、我欲小休矣而已。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