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诗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什么意思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2-04 07:20:43
一、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谁写的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写的,表达对杜甫的赞美之情。杜甫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1、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摘自于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这幅对联的作者是朱德。
2、一、这句对联的写作对象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所谓草堂,乃是杜甫流寓四川成都时的故居。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3、此对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联文中,朱老总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以及对草堂胜迹的热爱与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4、二、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他又是杰出的诗人。
三、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写的
1、志见出师表,好为梁夫吟.----诸葛亮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青照古今.----文天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甫
4、原诗指李白和李云,以后就指李白了,出自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5、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东汉时人们称国家藏书处为蓬莱山,这里是用蓬莱文章代指汉代的文章。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小谢,即谢,唐代时期,为把谢和刘宋时期诗人谢灵运区分开来,称谢灵运为大谢,谢为小谢。谢诗风清新秀发,深为李白所喜爱。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开,他想到了汉代宏伟的文章,建安诗的刚健风骨,身在谢楼,当然更想到在汉、唐之间出现的小谢的诗歌了。他对这些文化传统很仰慕,所以自负地用汉文、魏诗和小谢的成就来比并、称许李云和自己。
四、诗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什么意思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赞扬杜甫的。这是朱德司令1957年参观杜甫草堂后写下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他对诗人杜甫的由衷赞美和崇敬之情。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草屋。故称之为是草堂。在这段时间里面,杜甫写下了很多比较著名的诗篇。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独步江畔寻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
3、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5、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6、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所指的人是谁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成都杜甫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4、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5、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6、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7、参考资料: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百度百科
六、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谁
1、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指的是:杜甫
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3、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4、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5、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6、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7、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