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的作用 表现手法及作用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2-27 01:18:35
一、表现手法的作用有哪些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作用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对比(对照
4、):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9、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10、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11、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1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3、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14、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5、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6、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7、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8、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9、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20、意境: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2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二、表现手法及作用
1、在语文表达中,表现手法有很多,下面是我带来的是表现手法及作用,希望对您有帮助。
2、联想、想像、夸张、拟人、讽刺、象征、托物言志、对比、以小见大、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设置悬念、借物喻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接(间接)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运用典故、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3、(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4、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5、(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6、(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7、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8、(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9、作用——情景交融,自然地流露出作者情感,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0、(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11、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印象深刻,使行文有波澜。
12、(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13、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14、(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5、(8)照应:作用——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类:强化××论点。
16、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17、(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18、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9、(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0、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内涵丰富,意境优美。
21、 1。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巧设悬念、正反对比等。
22、(1)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惑相反、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的叫正衬,拥有差别的反面的事物作陪衬的,叫反衬。
23、(2)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24、(3)象征: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25、(4)欲扬先抑:它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26、(5)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情况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腐朽的人或事,用讽刺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27、(6)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抱负和志趣,即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其中“托”为借、假托的意思,文章往往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28、(7)借景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书法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的写作手法。即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9、 1.判断出文章的表现手法及阐述表现手法的作用。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30、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1、表现手法的判断参见前面所讲的各种表现手法的定义。作用的阐释方法如下:
32、(1)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征、性格、思想感情等。
33、(2)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4、(3)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5、(4)讽刺夸张:是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36、(5)欲扬先抑:先贬义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37、(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8、(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三、表现手法的意思和作用
表现手法的意思和作用是怎么样的?各位,你知道吗?我们看看下面的相关文章,了解一下吧!
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铺垫、衬托、伏笔照应、抑扬、悬念、象征等,中考试题常常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如,“文段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一谈谈这种方法的作用”等。下面我们对其中几种常用的写作表现手法进行分类解说。
(一)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更突出,感受更强烈。答题时要回答出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答题时指出“该句写出人或物怎样的特征,这样写衬托了主要描写对象的什么特征或精神品质”。
1、用其他人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三)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特点:铺垫大多内容比较多,就好比金字塔的底座,最终要托起塔尖。它一般不避讳读者猜到他的意图。
作用:为下文的中心事件的或者其中的某个情节片段打下基础,使后文的情节发展顺理成章;没有它后文的情节发展就显得很突兀。
答题时要指出“该句(段)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怎样的环境或人物特征,为后文哪个情节作铺垫。”
①《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反复交待天气的“闷热”,就为后文“我们”去爬悬崖作了铺垫。正是天气很闷热,我们才去寻个清凉所在。
②《社戏》开头写“我”随母亲省亲,平桥村伙伴们的热情等,都是是为后文看社戏时,“我”受到种种关照做铺垫。
③《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
④《口技〉写一家人醒而复睡,寂静的环境为下文火起群惊的场面作铺垫。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特点:文笔精练,不露声色,尽可能让读者从别的途径去理解,最后有了结果,读者恍然大悟。(严格讲,伏笔是铺垫的一种)答题时要指出该句为后文的哪个情节“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充实。
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回想起去医院探望时,爸爸嘱咐“我”“没有一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妈妈今天早晨为什么眼睛红肿着”……这些都暗示爸爸去世了。
再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五)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
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六)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七)抑扬:抑――贬;扬――褒。
抑扬的运用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同时通过“抑”“扬”变化,凸显描述对象的形象的特征,从而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要答出“抑”在哪,“扬”在哪,突出了什么。
1.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如《蝉》先写蝉在整个夏天“烦人的聒噪”,这是抑;后来听了朋友了介绍,才知道蝉为了这一个的生命,竟等了17年,被蝉对生命的执着所感动,“宽恕”了这烦人的聒噪,这是“扬”。先抑后扬,突出了蝉生命的意义。
2.先扬后抑:与前者相反,如〈伤仲永〉,写仲永的天资过人到才能消退,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八)悬念:在写作中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常常在作品的开端提出尖锐的矛盾或设置疑团,又不立即予以解答,到一定阶段或结尾处才解开矛盾、揭示谜底。
作用:使文章一波三折,引起读者的兴趣。答题时要指出该句“设置悬念”,使人产生怎样的疑惑
如《最后一课》,小弗郞士上学路上看到布告牌前聚了好多人时,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了?”
(九)侧面(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简单说就是从旁边描写,举例说吧:要写一个好学生,不直接写他怎么用功学习,成绩怎么优良,而是写听老师,同学的评价,或到他家看到墙壁上贴着许多奖状之类,让人从另一面知道他是个好学生。
作用: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一篇文章,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所以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生硬地背诵表现手法的作用。
关于本次表现手法的作用和表现手法及作用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