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什么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1-15 02:17:45
一、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
1、王安石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只缘身在最高层。
2、出处: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6、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8、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二、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是只缘还是自缘
1、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是是自缘。
2、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翻译: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6、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7、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三、“莫畏浮云遮望眼”后半句是什么
“莫畏浮云遮望眼”应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后半句是“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身边的羁绊,因为自己在山巅之上,表达了自己奋斗到底的决心,出自于王安石的名诗《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四、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一句开头是只缘还是自缘
1、下一句是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自然是因为。缘:因为。
2、这句诗语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全诗原文如下: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白话文释义: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自然是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6、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7、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8、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五、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什么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惧怕浮动的云雾遮挡我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经站在了最高层。现在多用来比喻:掌握住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这句诗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登飞来峰》。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朝阳的升起。
5、我不惧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经站在了最高层。
6、第一句中写飞来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7、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8、《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当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全诗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怎么接
1、这上下两句是拼在一起的,并非原句。
2、上半句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下半句出自毛泽东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诗:
5、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7、表达的意思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凡是不要只顾眼前,从大局考虑。应该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整体利益着眼。
关于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