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简介 张衡简介资料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2-03 10:08:59
一、张衡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人张衡的详细简介
1、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周所周知,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地动仪,专门用来测量地震。然而,张衡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发明家之一,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有着汉赋四大家的称号。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著作流传至今仍有许多,而且这些著作都被人广而传之。张衡在天文学、地震学上的贡献,可谓是十分的突出。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地动仪更是至今都被人广而识之。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以及张衡发明了什么。
2、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大臣,不仅科学研究十分的高深,连从政也很从容。公元78年,张衡出生在南阳的一户官宦世家,因其自幼刻苦学习,一心向学,年少时就已经能够独自书写文章。
3、公元94年,张衡独自背井离乡到四地游学,在三辅地区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了他很大的文学创作灵感。回到东汉都城后,张衡进入太学学习,在此时期,张衡细读《四书五经》,贯通六艺。而且,张衡为人从容淡泊,不常于俗人相交。
4、公元89年到公元105年,张衡被任命为孝廉,都遭到了推辞。公元100年,张衡对鲍德感恩,愿意做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后鲍德进京为官,张衡才请辞离去。
5、之后几年,张衡就一直在家里研究玄学,并且通过努力,制造出了浑天仪,并出书《灵宪》、《算罔论》。在公元111年,张衡被公车招进京城,随后又升任为太史令。14年的太史令一职,使得张衡有了更多的资料能够习读,并能加快对相关科学学术的研究进度。
6、公元133年,张衡升任为侍中,这一时期张衡的权势很大,并汉顺帝看重,对国家大事都十分的有权威。许多大臣都害怕得罪张衡,于是就联合起来将张衡贬到了京城之外。公元139年,张衡逝世,享年62岁。
7、张衡发明了天文仪器有浑天仪,是为了计算日期,提高了人为的精准性。还有地动仪,可以测出千里之外有没有地震发生。当时有许多人都不相信,但经过了事情发生后,才真正相信了张衡地动仪的准确性。
8、张衡还曾发明过地理学相关的物件,指南车跟地形图,这在当时都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张衡除了发明了这些物件之外,还有一些文学上的发明。张衡在公元123年,还发明了历法,以及汉赋的表现手法。
二、张衡简介资料
1、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获封西鄂县伯。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已经散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张河间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张衡曾著有《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他又想继孔子《易》补正《彖》、《象》的残缺,始终没有完成。他所著诗、赋、铭、七言及《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一作《玄图》)等作品,共三十二篇。
《汉诗》辑录有其诗歌九篇。《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全后汉文》卷52—55辑录有其诗赋奏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今人张震泽注《张衡诗文集校注》。
三、张衡的简介和作品
1、张衡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的成就涉及到许多领域。关于张衡的个人简介和作品介绍有哪些内容?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张衡的简介和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2、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好地方额推了我特洛伊特例特二阳台乐而雅而铁路有了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4、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5、张衡是汉赋发展史具有巨大贡献,在他作赋的生涯中,较全面地继承了前代赋家的赋心与表现手法。大赋则远绍司马相如《子虚》,近取班固《两都》而有《二京赋》;骚赋则上追屈原《离骚》、下踪班固《幽通》作《思玄赋》;七体则步枚乘《七发》、傅毅《七激》作《七辩》;文赋则依东方朔的《答客难》、班固的《答宾戏》作《应间》。其他还有受扬雄《蜀都赋》启发作《南都赋》;效傅毅《舞赋》而再作《舞赋》等。
6、以上所举,虽皆属模拟,成就又有高下之分,但也都确实不同程度地显现出了艺术上的创意。更突出的还在于张衡能融汇贯通,极富创造性地以《归田赋》,实现了汉赋主体从铺采摛文、闳衍巨侈、重体物而淹情志,向清新爽丽、短小精练、情境相生的转变,而掀开了抒情小赋的创作时代,为述志赋注入巨大活力。张衡的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他探讨人生玄妙哲理,也探寻合于自己理想与性格的生活空间。张衡赋的代表作历来公认为是《二京赋》、《思玄赋》和《归田赋》。
7、《文心雕龙》称“自扬(扬雄)马(司马相如)张(张衡)蔡(蔡邕),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又称“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
8、张衡曾著有《周官训诂》,崔瑗认为与其他儒生的说解没有区别。他又想继孔子《易》补正《彖》、《象》的残缺,始终没有完成。他所著诗、赋、铭、七言及《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一作《玄图》)等作品,共三十二篇。
9、《汉诗》辑录有其诗歌九篇。《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全后汉文》卷52—55辑录有其诗赋奏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今人张震泽注《张衡诗文集校注》。
10、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11、关于地动仪的结构,流行的有两个版本: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已被基本否定。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见袁宏《后汉纪》),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