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诗写青春志”第三十二届“北极星”朗诵比赛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3-12-04
诗写青春志,声颂爱国情。11月29日晚,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校团委、校语委共同协办的“诗写青春志”第三十二届“北极星”朗诵比赛决赛在下沙校区艺术中心大剧场举行。17组选手先后登台,以声传情,为现场近千名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近1.3万人次通过我校视频号在线观看直播,收获点赞近3万,师生纷纷留言:“朗诵之声不绝于耳,强国之音掷地有声。”
校党委副书记杨政出席活动并颁奖。省教育厅宣传统战处调研员、原亚组委亚运宣讲总负责人、省朗诵学会理事葛红敏,市教育局宣传处处长黄海燕,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浙江省经典诵读大赛评委傅婷玉,浙江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二级总监竺大文,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我校人文学院黄岳杰教授担任决赛评委。我校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下沙办、基础部、团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等参加。
“水浪涌四方,潮起亚细亚。”伴随着银幕上变幻的大潮之舞,开场作品《潮起》凝聚杭州亚运的美好回忆,5位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子将观众的视线拉回到金秋江南、钱塘江畔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世界交融激荡、奔涌向前之态,展现了师大人为杭州亚运会精彩圆满举办贡献的智慧和力量。由人文学院青年带来的《荷花淀》,裹挟着新的历史起点,荷花淀里喷薄出了新的希望,这篇改编自孙犁代表作——“诗体小说”《荷花淀》,从抗日战争时期水生嫂和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讲起,将时间轴延展至70年后的新时代中国,让“这片古老的土地走进了新的时代”。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青年学子演绎的《扎根》讲述的是驻村扶贫专干穿梭在广袤乡村的田间地头,用青春的动力激荡起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直至生命尽头的动人故事。
现场,选手们还植根党史故事,通过朗诵、讲述、表演相融合的表现形式,以真情实感演绎出一幕幕历史的感动和红色的赞歌:《永远的格桑梅朵》以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花作为象征意象,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一支进藏的女兵小队在运送物资到前线时,苏队长为了挽救物资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鹰之歌》改编自丽尼的散文作品,讲述了1934年一群雄鹰般的青年用生命驱散黑暗、用歌声赞扬光明的故事。来自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1级本科生卢蕙是《鹰之歌》的朗诵选手之一,比赛结束后她写道,“当舞台灯光逐渐聚焦,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在赤红的天空之中飞翔的鹰,它用强劲的斗志感染着我,让我恍惚间感到自己就是燃烧青春的勇士,正在以热烈之我书写诗意青春。”
记者了解到,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大赛,每一位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品《驼峰之魂》参演者之一、来自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张韵菡感慨地说:“我们小组五个成员,来自四个学院,分跨仓前下沙两个校区,《驼峰之魂》把热爱朗诵的我们聚在一起,用声音传递出青春的力量。”当晚的比赛中,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2022级本科生叶懿颍引起记者的关注,她参演了《誓言无声》和《永远的格桑梅朵》两个朗诵节目,赛后她感慨道:“两个节目之间的间隙时长让我有一些措手不及,着急的心情也让我有一些凌乱,好在工作人员特别好,一直陪着我还一直在帮忙,这让我很是感动。在上场前,我的伙伴也一直鼓励我,享受舞台就好,投入稿件就好。”
最终,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项政安、姚航云、叶懿颖以作品《誓言无声》获得专业组一等奖。经亨颐教育学院吴晓羽、张心瑜、张嘉芮以作品《赞美》,人文学院严天宇、任政帆、马轶君、卢蕙以作品《鹰之歌》获得非专业组一等奖。
为获奖选手颁奖
黄岳杰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对“北极星”传承师大“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特色,发挥艺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作用表示赞赏。他指出,朗诵是一种靠表达力去感染观众的艺术形式,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和表演性。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北极星”用朗读的方式,重新唤起语言文字所具有的直击人心引人思考的审美力量。他勉励青年学子要用多层次的情绪力量凝聚观众共鸣,用饱满充沛的情感充分演绎作品,并期待将“北极星”朗诵比赛打造成具有文化代际传承链条的优秀平台。
据悉,作为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艺术教育的载体,“北极星”朗诵比赛闪耀师大32载,是我校持续开展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曾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