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如何看待李松蔚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4-12-21 07:50:58
一、如何看待李松蔚
个人推测李松蔚的观点应该深得奇葩说编导的心,剪在樊登的后面,不就是大写的“李松蔚棒棒棒”吗。
樊登讲的观点非常八十年代,就好像一个老师在讲台上,敲黑板,“你不读书,你完了!”“你们不知道书里有多少知识吗?”“知识有多重要你知道吗?”然后,痛心疾首,“明明有那么多可以让你变好的知识,你们都不知道给自己一个接触的机会,你们是傻吗?”讲真,听到这些,我很想把手里的书丢掉,“我就是不喜欢看书,怎么了!”(作为一个曾经的图书编辑,真心觉得好书没有樊登老师说的那么多)
然后再看到李松蔚出来说心理学“无用”,说为什么要信一本书,而不信身边活生生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应该?为什么我们所有的事情非得要一个确定的东西?为什么我一定要做一个捍卫自己权利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很怂的人?……简直就想拍手称好。看上去好像是在说家庭治疗在说心理学无用。其实我觉得已经不是在说心理学了。这是在讲一种未来的价值观,多元、包容、自由的价值观。
想想,我们有多少被主流价值观掩盖的声音和疑问。
“我知道看书挺好的。但是我不爱看书,我就爱看视频,真的铁定会落后于整个世界吗?”
“我知道摔倒要爬起来,但是我摔倒了就想顺便躺一会儿,我会很惨吗?”
“我知道当一个一百分妈妈很好,但是我就想当60分妈妈,孩子真的会比别的孩子差吗?”
“我知道哭是负面情绪,不好。但是我就想哭一哭,排下毒,不对吗?”
……
真不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努力,女性就“应该”为了家庭牺牲事业,我们都“应该”抓紧时间,间,“应该”多学知识……多元化、自由的声音才是属于现在以及未来的声音。没有那么多“应该”,不是所有的东西一定得“有用”。
就好像李松蔚最后说的那句,“现在这个社会,有用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没用的东西,可能才是最有用的。”
想起之前听到的一段话:
一个没有钱的人背一个布包,别人看到会说你穷,你要上进,布包太差了,皮才高级才有质感。一个有钱的人背着一个布包,别人看到会说你,高级,有品味有个性。
这中间的区别不是有钱和没钱,区别是,有钱人背的布包是他自己的选择。
自由才是最贵的。
二、李松蔚的介绍
李松蔚,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生于1985年8月,四川乐山市人。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接受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全部相关课程的培训,在治疗中倾向于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亦在接受创伤治疗的连续培训。
三、读李松蔚文章有感
今天上午看了动机在杭州和李松蔚的文章,满是收获。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倾听。李老师说,【所有安慰他的话,都没有安静地坐在那里,让他讲,对他有帮助。我们开口,通常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倾听,就只能直面情绪。我在课上经常讲,有一些时候,50分钟的咨询里,我说话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甚至只有开头的寒暄和结尾的总结,中间一句话都没有。不止一个人问我:「一句话不说你也收钱?」我会开玩笑说:「对啊,简直是赚钱最轻松的行业了。」】
我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就是听大于说,接纳大于评判,积极大于消极。我们在来访者身上看到的积极能量比消极问题多,去引导他释放那种能量,问题自然会解决。有的问题不需要解决,而是接受,让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我们要引导来访者慢慢改变他们的思考模式,行为模式。因为很多问题就是由不正确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导致的,这些改变了,心理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李老师说,【不要把对方失望当成对我的不满。而把对方对我的不满,理解为ta在表达失望。在咨询室里,我们被怀疑,被指责,被嘲笑,当然也有时候被崇拜,被依赖,被爱。但这些都是对方表达的情感,而我的工作是处理这些情感,尽可能地理解,和容纳。至于这些情感和我的关系,我是否真的那么烂或者那么好?不重要。因为倾听,意味着情感的分享。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完全进入对方的世界。大多数人说到倾听的重要性,都只想表现自己很有耐心,以便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好处。但这总有些时候是行不通的,我们忍不住打断对方,因为忘不掉我们自己。】
忘掉自己,不带任何立场地全然进入对方的世界,去体会他的情绪,感受他的想法,和他一起去经历,去体会,但又不全然被他带走。保持自己的独立,又能很好地进入对方的世界,是一种能力。
我一直是很内向的人,不轻易加入任何团体,一个人也倒是过得悠闲。我并不会因为自己内向而焦虑,只是别人经常提醒我,说我太不合群了。我有时候在反思,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有点怀疑自己,但今天看到李老师的文章,让我很安心,原来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这样,他也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因此,我也是需要团体认同的吧。
李老师的话让我很是认同,他说,【多年的内向经验给予我最大的礼物就是:我可以不需要人脉。我可以一个人活得很好,事实上,是会比在「人脉」里活得还要更好。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事,有时也是一种智慧。我只是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例如,少赶派对,少凑热闹,把时间花在读书写东西上。这些事又塑造了我。不知不觉地,我成为了被一些人认可的人,间接达到了「发展人脉」的效果。我常有这样的经验:不刻意追求一样东西,反而可以自然而然地拥有,如果太用力反倒不行。在我看来,人际关系也属于这一类。一些人可能不同意,他们主张人脉要努力建立,着力经营。我想,说这些话的人,必须在社交上很有天赋。内向的人是不行的。就算想努力把局面控制好,也会动辄得咎,拼了命也不行。那就算了吧。光是鼓励我们勇敢啊,加油啊,其实也都没什么用。这种时候就不要用力了,倒不如放弃刻意追求的努力,让自己活得自在一点。
内向的人,有时候是比外向的人活得寂寞一些。这没什么问题。只要能活得好,活出滋味。无须把「人脉」当成人生的应有之义,好像不解决它就没法活得舒展。没有圈子的人,同样可以好好活着。一个人活得越像自己,就越会吸引同类。这是网络最好的地方,它让气味相投的人更容易发现彼此,不必受距离或其它条件限制。过去你认识的人就那么些,只好「随缘」,而现在网络帮我们连通了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上大抵还是有我们的同类存在的,通过知乎的一次问答,或者陌陌的某个群组,同类之间也许就会偶然地接上头。外向的人也许要建立了人脉才可以活得更好。而内向的人是先活得更好了,人脉就会自然拓展。这是无须用力的:你自己是这样的人,你就会遇到几个欣赏这样的人;你享受此刻的生活,你就会发现与它匹配的圈子;你认同自己,就会受到别人更多的认同。我们要做的只是在这些自然而然发生之前,耐得住寂寞。——而在耐得住寂寞这方面,还有谁会比内向的人更有天赋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必刻意去盯着别人的好,因为我们自己也很好。有点鸡汤呀,不过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独一无二的特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自己的优势并不断优化它,而不是整天盯着自己的不足,望着别人的优势,天天感叹,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容易让自己焦虑。
下个星期一就要面试了,双休特意看了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没想到挖到两个宝藏,虽然一直有关注这两位老师,但一直没深究他们的文章,这次一看,深深被他们的魅力吸引,哈哈,我又找到两位网上导师啦!
2017年7月1号
四、李松蔚个人资料及简历
李松蔚个人资料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
李松蔚,男,生于1985年8月,四川乐山市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方向博士生。从200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任咨询师。接受过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全部相关课程的培训,在治疗中倾向于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亦在接受创伤治疗的连续培训。
因为算是心理咨询界的权威人物,李松蔚频频受邀参加综艺节目。2022年,加盟芒果TV打造的社交观察类真人秀《春日迟迟再出发》,担任节目嘉宾。2023年9月2日,参加的真人秀《再见爱人第三季》先导片上线,9月5日,正式在芒果TV上线。
李松蔚个人评价
李松蔚的专业素养应该是很强的,他的形象也很斯文儒雅,想必这就是很多节目组选择他的原因。不仅是《再见爱人》,李松蔚还曾经出演过社交观察类真人秀《春日迟迟再出发》,快称得上“观察室情感导师专业户”了。
他以心理学专家的权威身份得到读者的天然信任,并多多少少获益,同时他又想自由表达真情实感。但是,曾经接触过李松蔚的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参半。种种信息叠加在一起,让大众对于李松蔚的认识更加难以界定了。
关于本次李松蔚和如何看待李松蔚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