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在?半命题作文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1-14 20:59:51
一、我不在*********半命题作文
我不再任性
自从那个秋天起,我不再任性了.那时候的我才8岁,我就跟着父亲和我的那个后妈去割稻谷,那个后妈见我割得很慢便叫我快点割上去,由于我他冲忙了,我快割完的时候就跟后妈赌气,气得我后妈越来越讨厌我的时候,我就会向爸爸要钱买东西吃.后来我爸爸没有钱就向那个可恶的后妈要钱去.看到爸爸向她要钱的时候便越生气.我就越割越快的时候,我割到了手,爸爸便急了,那时候我的手便流了很多血。
当爸爸买止血帖来的时候爸爸看到后妈为我的手止血的时候,便放心很多了,我知道我太过任性了,我觉得从这一刻开始我不再任性,也不在跟后妈赌气了.爸爸帮我弄好手以后,就继续割稻谷去了.
我也想割稻谷,虽然我的手割到了,但我还是想帮爸爸割稻谷,因为这样能减轻父母的负担,爸爸看见我拿镰刀来的时候,便叫我快放下镰刀,后妈叫我回到家里拿些茶来,可我却不想回家,爸爸说:"这样热的天气,你还穿那么多件衣服."我知道,爸爸想找借口来劝我回家.但我还是听爸爸的话,我回到家里便不知道做什么事,我就拿瓶子去茶里倒茶拿给后妈去了.可后妈叫我帮打谷子,可我的爸爸却说:"她还这么小,你就叫她打谷子去了,你是不是不要她了."我听了这句话,我突然哭了起来我.后来爸爸叫我回家玩的时候,后妈却说:"回家要看好弟弟."我听了很高兴地说:"好!"
回到家后便去看弟弟醒了没有.后来听到弟弟的哭声,便去把弟弟抱给爷爷,爷爷叫我去帮弟弟拿条裤子,我就去了.就因为这样的一个秋天的丰收,便使我不再任性,我知道要是我再任性的话,我就要每天帮爸爸割稻谷,因为我希望爸爸一定不会再让我任性的。(074班彭金燕)
我不再孤单
现在,我长大了,终于可以上到盼望已久的初中,到了初中,我不再孤独。
读小学的时候,我总以为自己长不大是一个很孤独的小女孩。可是到了初中阶梯我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旁边还有很多朋友。
在我们班,我和我的同桌交了几个朋友,她们是在别班的。我们有空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有说有笑的。有的时候,我和我的同桌闹矛盾,可不久我们就会和好,现在我才知道我们虽然长这么大了,可心理还是像小孩子一样。但我还是觉得这样很有意义。
我以为我长大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可是,在一次作业课上,我突然碰到了一道难题终于把我难倒了。可老师又不在教室,该怎么办呢?这时我想:“你错了,有困难的时候总会需要朋友的帮助的。”最后,我问了班长,得到了班长的帮助后这道难题我终于会做了。
到了第二天晚上上自修的时候,帮助过我的班长写了张纸条给我,他问我和我的同桌,是否愿意和他做个朋友,我和我的同桌答应了。这个自修我又交了一个朋友,我和我的同桌都很高兴。
上到了初中,我不在孤独,因为我有了很多朋友。我想我在这初中三年都不会在孤单,我相信,我的朋友一定会陪我走过的,我也会珍惜现在,珍惜友谊。我不再孤单,我和我朋友的友谊一定会长久的。(075班梁筱羚)
我不再孤单任性是一种强烈的性格,显然,通过下列这件事,使我抹去了任性两个字。
在一次农忙假中,就是由我的任性造成的。在一次正是我家割禾,大家都很忙,我心血来潮,逗正在兴高采烈割禾的弟弟,我的弟弟四五岁左右。抢过弟弟手的镰刀就跑,弟弟见我抢了他的镰刀就猛追上来,不管他喊声多大,我都假装听不见,跑呀跑呀,止住了脚步,噢原来,是一条好高的田垦,眼看弟弟追上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样跳下去,夷,没事,弟弟由于跑的太猛,止不停脚,碰巧踢到一块石头,事情就发生在这里了,弟弟从上面摔了下来,他哗哗大哭,我跑过去扶起他,当我扶起时,发现他的左手断了,一时之间,措手不及,忙叫正在打禾的妈妈,妈妈,妈妈快过来呀,弟弟的左手断了,当妈妈听到这话时,也吓了一大跳,忙掉下手中正在打禾的禾苗,一步并作两步跑过来。见到弟弟的手真的断了,流出很多血了,妈妈忙抱起躺在田的弟弟,叫我去弄点布来,而这时我心一直慌,却没听见妈妈叫我,奶奶闻声过来,见此情景,眼泪也夺眶而出,奶奶不管什么,脱下外衣撕下一大布来,弄点草药来,包扎弟弟断了的手,可是不到十分钟,这块布已经染满了鲜血,妈妈见不行,忙给正在给人家砌砖的爸爸打电话,叫爸爸回来车弟弟去医院包扎,过了20分钟后,爸爸开着车回来,二话没说,叫妈妈抱弟弟上车。我也想跟着妈妈去医院,可妈妈拒绝了。爸爸还是没说话,上车了,便开去医院了。
奶奶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一下子叫吓缩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奶奶继续追问,我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奶奶听,奶奶听了,非常之生气,拿起一块大板就屁股上打,痛得我满地打滚,嘴里心忙说:奶奶你尽管打,这都是由我的任性造成的,你尽管打好了。。。。
通过这事后,我再也不敢任性,只能做一个静静的女孩,从此以后,在我的字典里永远也没有任性两个字。
我不再害怕困难
我已经长大了,也不再害怕困难了。敢与困难作斗争了。现在我上中学了,懂得克服种种困难。不再像在小学里面遇到困难总是害怕,不敢面对它。总是依赖父母,现在不同了自己长大了,自己懂得怎样克服困难了也懂得独立了。
记得读三年级的进修,上数学课时老师叫我做一道数学题。一看这么难呀!我不会做呀,因为上课时不专心听取听课,怎么办这下可遇到难题了,咦,不如请同桌帮忙。我一开口她就拒绝了我,过了一会儿我就树立了信心自己度过难关。经过我左思右想终于做出来。结果还得到老师的表扬呢!
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有种种困难在我们的身边围绕着。所以我不再害怕不会流泪,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它,这样就容易解决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困难,在我们的思维烦乱,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依赖母亲和老师。不然就不能锻炼一个人的坚强和意志和独立性。
现在我才忽略到这一点,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坚强的独立性和意志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好办法。才会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假如你在做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的话,你永远都不能长大,还有争强好胜的心。你永远都有可以摆脱一个人的困难与折磨,无法找自我,没有好强心,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强一定要下决心,该要怎样做,要怎样做才能度过一个难关,或许你有更好的办法。如果你有这样的心理和想法,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百分之百的成功的重要性。无论你是谁,是学生,还是老师如果要成什么大事,首先要不怕困难,遇到困难,克服它,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要坚强。自三年级到现在中学了,我还不断地克服困难和面对它。现在我不再害怕困难了,只要你有坚强的心和意志就不会怕困难!
我不再任性
以前,我的任性给父母们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伤心。
记得那一次,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买完后,我们便走路回家,在半路上,我忽然感觉口很渴,便叫妈妈帮我去买水,可是妈妈说道:"小卖部离这很远,而且天气开始恶化了,她说等到回家后再买可以吗?我嚷道:"不行,不行我就要买嘛.妈妈拿我没办法,只好帮我去买饮料,她怕我待会被雨淋湿,便叫我不要动,等着她回来,说完她转身就走了,我见妈妈很久都没来回来,便走了出去,到角落后的草坪上玩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她已经回来了,她看见我不见了,便着急了起来,在原地不停地打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想和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这时妈妈正在附近找我.可怎么也找不到我,最后她来到草坪上,我见她来了,可草坪上又没有什么藏身的地方,只有两块木版,我快速把木版垒起来,两块木版遮掩了我瘦小的身体,使她无法见到我.她没见到我转身就离去了.可这时豆滴大的雨点已落了下来,雨越下越大,可她还在找我,雨水已经淋湿了她的衣服,我忍不住冲了出去,在雨中抱住她,说:"妈妈,对不起,是我任性了,不该让你操心.妈妈见了我,便说:见到你就好,没事了.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闲的无聊,爸妈们都去上班了,我决定大扫除,我把那些碗洗干净,可洗两个就摔一个,我洗了一些就不想洗了,又跑去洗衣服,可衣服上有一个小洞,我就用手去钻进去,又一搓,竟扯破了,我就把衣服丢在一旁.这次大扫除,把家里弄得翻天覆地,爸妈回来后,看碗摔的摔,衣服破的破,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你怎么这么任性,我把头低着,不敢抬头,转身就跑了出去.
通过这两件事,我发现自己真的很任性,我决定改好这个毛病.现在我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因为我现在不再任性了,而且我也开始帮父母做些力可能及的事了.我的这些改变,父母也说我长大了不再任性了,我也为此感到骄傲,以为我不再任性了。
二、我不在……作文
1.我不在粗心
我长大了,六年纪了。回首那些一年级小朋友们灿烂的笑脸,充满稚气的笑声,还真有些舍不得。不过,我收获了许多,特别是改掉了粗心这个坏毛病。
以前,我做作业老是三心二意,写了几个字就要喝口水啊,上个厕所啊,看看课外的书籍啊,是经常开小差。妈妈叫我要专心做作业,我才乖乖地坐到位子上。可这样的效果并不理想,我马马虎虎、心不在焉地把作业做了,心里还是想着外面,检都不检查就跑出去玩儿了。妈妈帮我检查作业,一看,错了一大堆:什么“吞”字写成了“舌”字;“午”字写成了“牛”字;五彩缤纷的“缤”字写错涂改了就没有填上……这都是我自己不认真、不检查犯的错误。
还有一次吃过晚饭后,妈妈在厨房里叫我。我跑过去问:“什么事情啊?”妈妈说:“你现在没事,就去帮妈妈把客厅里的那袋垃圾扔到院子里的垃圾堆里去吧!客厅里有两个袋子,一袋装的是是垃圾,另一袋是……”还没等妈妈说完,我就冲了出去,把两个袋子都那去扔了。结果我回来才知道,那两个袋子,一袋装的垃圾,另一袋装的是刚买的蛋糕面包,是爸爸走了好远才在面包店里才买到的呢。我却把两个袋子都当成垃圾给扔掉了。妈妈知道了,拍着我的头笑着说说:“你看看你,粗心吧,怎么没听清楚话就把袋子给扔掉了,下次一定要记住啊!”意识到自己这个粗心的坏毛病之后,我下决心一定要改掉它。
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我发觉,我做事比以前更加细心了,更加小心了,也不再出现什么差错,闹出什么笑话了。
我不再粗心了,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2.我不在孤独
脚上沾了经雨打过后的一片新叶。或许,是出于好奇,轻轻捡起。在离开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原来我不孤独。
走在那条小道上听着雨露滴落的声音'哒哒哒”的响,闭下眼睛,深呼吸,心中焕然清新,我看到了绿色,看到了不孤独的我。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心却可以不孤独,而心孤独了,人又怎能不孤独呢?
当这个繁华的社会以光纤般的速度发展时,人们的步伐也逐渐加快,他们行色匆匆,满脸迷茫,他们孤独挤进人潮,然后在孤独钻出人潮。见面时的招呼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事陌生人的擦间而过,连微笑都很吝惜。社会中挤进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人多了带来的不是热闹,反而是越来越多的隔阂,越来越深的孤独。富人看不起穷人,穷人仇视富人。这是两类人的孤独,其实很多人都是孤独的,也包括我。
有时想想,社会生活好了又如何,我们没有一点自己的爱好,每天只是像机器般的重复做些没有意义而又必须做的事,曾今和妈妈在一起谈心,妈妈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我真的很羡慕,尽管那时候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但快乐并不比现在少。如果可以,我真想寻回那被我淡化了的童年和那昔日的微笑。我想在广阔的田野上狂奔,我想站在山谷之巅对这蓝天、白云呼出我心中的压抑,释放那惆怅已久的心事;我更想无拘无束,拥有想妈妈那胆大而又不受约束、快乐而又不失惊险的童年生活…。
在我眼中,那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可是,只是空虚的幻想,但换个角度想想,不光我如此啊,我个同龄人一样,呵呵,还是不错的。
从现在起,硪不孤独。因为有爱在,我和孤独说再见;因为有关怀在,我和孤独说SEE YOU;因为有感动在我和孤独说GOODBYE!!
因为有感动,这个世界才会转,才会倍加温暖,所以,我摈弃孤独,向往温暖,我要做一代新人!!~
3.我不在任性了
天边的乌云大片大片地泛滥开来,既而狂风大作。竹子下,父亲张望的身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我不再任性了。
“我爸乘11点的车,怎么现在还没到?”父亲紧皱着眉毛,不时在向楼下张望。
“咚—”时针毫不留情地指向1字,低沉而缓慢地响着。父亲的眉头顿了一下。
“爷爷说不定去哪里玩了,留你在这里着急饥饿。”我不屑地说着,不停地回味口中的美味,哪里知道正在着急等待的父亲也已饥肠辘辘。
天,低沉沉的;风,呼呼地吹着。连那笔直的竹子也禁不住狂风的撕扯而左右摇曳,仿佛在苦苦呻吟。父亲披了一件较厚的外衣,急冲冲地跑向阳台,焦急地张望着空空的楼道。风猛地吹起了父亲的衣角,那瘦弱的身子在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父亲裹紧了大衣,踮起脚,紧靠着栏杆向外望,深怕错过每一个行人。
楼下,除了洗刷着大地雨水,偶尔飘落的残叶,只有一片寂静。
望着父亲伶仃的身影,我竟有些不知所措,心被什么抽动了一下……
“爸,先吃饭吧!”我小声地嘀咕着。父亲有些吃惊,愣愣地看着我,然后勉强地咧了咧嘴,说:“你先吃吧,我等你爷爷。”继而又定定地望向寂静的楼道。父亲的语气如此平淡,字字却洋溢着丝丝的牵挂和爱意。风吹得更猛了,玻璃门前后地抖动了几下,仿佛要挣扎着摆脱开来。那一刻,我觉得父亲苍老了很多。我知道,我无可再任性下去了。
父亲就这样在风雨中等待着,张望复张望,或看看那飞快流转的钟表。他守望的是那一份埋藏在心里的浓浓的爱而我,却常因为一点小事,任性的向他发火,面对自己的错误,永远是满口的辩解,何时读得懂那双失望的眼神……我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再任性呢?
门,吱呀一声地开了,“是爷爷!”我惊喜地喊道,连忙扶着爷爷休息。
父亲转过身,背后一片阳光灿烂。
三、我于我不在处思,故我于我不思处在
在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驳斥为唯心主义。自笛卡尔在《谈谈方法》的第四部分提出这一命题后,“我思故我在”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讨论的焦点之一。“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笛卡尔“普遍怀疑”的终点。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
笛卡尔从“我思”出发,认为通过“我思”可以直接把握到实体性,即为“能思考的物”自身。也就是我思是统一的,自明的,进而才有“我思故我在”。
但是,康德将经验性自我和先验统觉区分开来,先验统觉是非实体性的,完全是逻辑构建,只是作为谓词的经验性自我向其呈现一个作为主词的逻辑功能。他将自我经验中的我和纯粹统觉的我之间构想为经验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拉康所阐述的“阐明的主体”和“被阐明的主体”之间的区分。前者是失去一切规定性的主词,只要加入确定性的内容,就会恰好错失它。后者是被幻想充盈的谓词。
这里,我们就必须先引入拉康的著名公式S/s(signifiant/signifié,能指/所指),它被读作:能指在所指之上。S表示能指,s表示所指,中间的横隔线则表示能指所指的覆盖。这一公式颠覆了索绪尔的s/s(signifié/signifiant,所指/能指),拉康把索绪尔的这一结构刚好颠倒了过来,由此可以看出拉康对于能值指至上性的强调。但是拉康把这一显著特征归结为列维-斯特劳斯,这也就意味着,拉康的这一公式并不是直接对索绪尔的公式的颠倒。的确,拉康的这一思想可以溯源到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说:“各种象征符号要比他们所象征化的东西更加实在,能指先于且决定所指。”
而索绪尔的符号结构是从语言符号中引发出来的,在他看来,“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而音响形象也不是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声音的心理印迹,语言符号是概念和音响形象结合的心理实体。”为此,索绪尔选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了‘概念’和‘声响形象’作为一个语言符号的两个面”。
拉康认为语言是人的无意识行为。然而与索绪尔不同的是,他认为在一个语言符号中,能指在所指之上,能指具有至上统治地位,没有能指就无法引出所指。没有绝对确定的所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关系并不是紧密,是一种松动的任意性关系。能指是漂浮着的,在其下是滑动的所指。能指永远也达不到说话人的所指境界,语言行为本质上在进行着“能指游戏”。任何对于意义的探寻,都只不过是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周游,并在这种周游中将关联的能指拓展到所有方面的地平线。
而人类用以交流和记录的语言,就是由能指构成的链式结构,能指就像链条上的一个个链环。这样语言就形成了一个能指链,能指只能链接另一个能指,而永远无法达到所指。就像字典一样,任何词语的解释永远是由其他词语构成,指向其他词语组成的话语,而永远无法通达所指本身。在更大的话语中,一连串的能指构成的链条又成了更大的链条的一环。多重嵌套的话语体系和意识形态都是由这样一个个微小的能指构成的巨大能指链。
接下来进一步引入拉康的另一公式:
这个公式可以被解读为“主体无法触及对象a”。对象a是拉康晚年提出的哲学范畴,也是齐泽克所言的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崇高对象就是对象a在现实世界——即拉康所谓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中的赋形。对象a并不是一个实在,而是一种幽灵式的虚在,但它通过崇高的位置、幻象的座驾、双重的欺骗这三位一体的幻象机制,形现为崇高之物。
而齐泽克对这一公式的解释为“主体无法触及自身的本体原质”。而根据拉康所言,对象a最终意指着主体,是直接指向主体所指的能指,但是因为S/s,这样的能指并不存在。也就是说,这一公式呈现的就是对象a的虚在性。
主体性的现象视域与主体的本体原质绝对无法综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在原初的、综合的、统合整体中,我意识到了我自身,但并不是像我向自己显现的那样,也不是像我自身所是的那样,而仅仅是我在。”也就是说,先验统觉是非现象的,也是非主体的,而是完全空洞的形式。而在齐泽克看来,先验统觉的完全空洞形式表明了现象和本体综合的彻底失败,换言之,先验统觉只不过是这种失败所赵成的分裂的一种补救措施。
引用齐泽克他自己的话说:“自我意识的矛盾在于它只有基于它自身的非可能性的背景才是可能的。只有当我无法企及作为我的存在的真实内核的我自身的时候,我才能意识到我自身(“能思维的我或者他或者它[物]”)。”
正所谓“我无法看见自己的眼睛”,当我进入作为主体性现象视域的“我思”,我便无法感知本体原质的“我在”;反过来,当我进入本体原质的“我在”时,我就失去了意识主体性的“我思”。
而这一理解恰好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禅宗中“禅”的概念。现代艺术家鲁宓先生说,禅不存在于任何语言文字中,而是对“当下的真心”的活生生体验。“禅”或许就是人进入本体原质的“我在”时感受到的“当下的真心”,一种“无思之思”。
在赫立格尔所著《箭术与禅心》中有这样一段细致入微的描写:“你会感觉痛苦,因为你没有真正放开自己。一切都非常简单。你可以从一张普通的竹叶中学到应该发生的情况。叶子被雪的重量越压越低,突然间,雪滑落地上,叶子却一动也不动。就像那叶子,保持在张力的最高点,直到那一击从你身上滑落。的确如此,当张力完成后,那一击必然滑落,它从射手身上滑落,就像雪从竹叶滑落,射手甚至连想都来不及。”
这段描写所呈现的状态,就是所谓“我于我不在处思,故我于我不思处在”。
好了,关于我不在和半命题作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