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武汉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武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站入口)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2-14 15:31:06

一、武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站入口************bkjw***whu***edu***cn***

1、武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站入口:

2、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3、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4、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199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6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351-400位。

5、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6、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3个本科专业。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7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

8、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71人,其中正副教授2930余人,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9、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10、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5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二、武汉大学代码是多少

武汉大学代码是1048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法学教育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

1896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

1902年10月,自强学堂迁往武昌东厂口,改名方言学堂。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方言学堂因教育经费紧张被迫停办。

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决定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国立武汉大学。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武汉大学恢复农学院,设立医学院,并迁回武昌珞珈山

1949年武汉解放时,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继续办学。

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6年,在襄阳隆中建立襄阳分校。

1977年,襄阳分校、沙洋分校停办。

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2001年2月13日,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

2022年2月,武汉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771人,其中正副教授293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共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

截至2020年10月,武汉大学有珞珈山主校区、医学部校区,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校区,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开设有123个本科专业;10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0个):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国家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哲学、生态学、应用经济学、力学、法学、机械工程、政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电气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建筑学、中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城乡规划学、考古学、软件工程、中国史、基础医学、世界史、临床医学、数学、口腔医学、物理学、药学、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工商管理、地球物理学、公共管理

截至2019年6月,武汉大学共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2项,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2022年2月27日11点06分,长征八号遥二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发射升空,这22颗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

武汉大学“国家高程基准现代化”团队开辟了“卫星定位 数字高程基准”精确测定海拔高的新途径,首次将国家数字高程基准覆盖我国全部国土范围,成果应用于29个省份,为港珠澳大桥、汶川地震灾后快速重建等特殊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高效服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1569万余册;印刷型文献共698万册,其中图书582万册,报刊合订本94万册,声像缩微资料22万件;2014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455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871万册,其中电子图书741万册,电子期刊130万册;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1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在江苏省昆山市合作创办昆山杜克大学,该校每年接待来访外宾2500人次,聘请约百名外国专家长期在校任教,每年举行国际学术会议30余场。

武汉大学与法国三十几所高校建立了学术关系,被希拉克总统称为“中法合作的典范”。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

2009年4月,武汉大学建立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基地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完成“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库暨汉语一二三”网站、“汉语应用文写作软件”、“汉语HSK考试学习卡”等教学产品,部分产品参加了全球孔子学院教育资源和其他展览。

三、武汉大学申请重修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一、“不及格重修”申请仅限于本学期开设的课程,非本学期开设的课程不允许进行任何操作,否则将引起系统冲突;

二、“不及格重修”申请务必进入武汉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成绩与重修查询”→“重修申请”,点击“重修”,选择正确的课头号方可进行;不能从“在线选课”进入“选课”,否则成绩状态将出错;

三、公共课的重修以各公共课部(大学英语、公共数学、计算机、公共物理、工程图学、体育)公布的课头代码为准,具体见附件;

四、四、不单独开重修课头的公共课,应加入低年级相应专业的课头重修;

五、在系统中无法正确操作的同学(多因上学期在系统中误点击“重修”按钮所致)请于3月18日之后到开课学院登记,3月29日之前务必完成;

六、目前已经在教务部登记处理好的“重修”课头会显示在“本人课表”中,即表示操作成功,对“重修申请”中仍然出现的该门课程可不予理会,数据更新后将会消除。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生须以课程重修方式取得相应课程学分:

1、学生课程考试中出现不及格的情况,在下一学期初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及格者;

2、未办理缓考手续而擅自缺考者;

3、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4、因严重违反考场纪律或考试作弊而取消考试资格者;

6、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学生重修的课程门数不限,每门课程重修次数为1次。

7、具有补修资格的学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可申请补修1次。

8、有插班重(补)修与跟班重修两种方式,当重修课程时间与申请者正常上课时间冲突,可申请跟班重修,冲突时间学生可不跟班听课。

OK,关于武汉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和武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站入口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2025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