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是指什么考试的第一名(解元是哪一级考试的第一名)
来源:择校网 时间:2025-02-03 14:13:49
一、科举考试第一名叫什么
会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1、解元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名称为经魁。乡试由各地州、府主持,参与考试的考生为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榜上有名者称为举人,又称孝廉,可以参加下一级会试的考试。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
放榜
2、会元
会试第一名称会元,第二、三名并无特定称谓,考中者均称贡士。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择优取为进士。清朝规定,每逢辰、戌、丑、未年,即乡试的次年举行,若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古代科考试卷
3、状元
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连中三元
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古代读书人渴望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国古代所有读书人获得过这一称号者也寥寥无几。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人数应是18位。
连中三元
唐代三名,分别是崔元翰、武翊黄、张又新。崔元翰是中国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宋朝六名,分别是孙何、王曾、宋庠、杨寊、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三名,分别为黄观、商辂、王名世;清朝四名,分别为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王玉璧。
二、中国科举考试中,“解元”是指什么
解元读jiè。
1、详细释义:
解元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iè yuán,指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一名,唐制,举进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后世相沿,乃有此名。
2、历史沿革:
(1)唐朝。
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如世称明代唐寅为唐解元。
亦称“解首”。宋·洪迈《容斋四笔·责降考试官》:“天禧二年十一月,解一百四人,解元郭稹。”
(2)宋元。
对读书人的通称或尊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可怜自家,母子孤孀,投托解元子箇!”
解元的例句:
1、因他做过解元,所以时人称他为唐解元。
2、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4、全称“三元及第粥”,是取古时科举考试高中头名的“状元”、“会元”和“解元”的意思而命名的。
5、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6、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
7、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
8、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
9、于是,吴廷珪不但没有考中解元,还被宣告落榜。
10、郑向极富才能,曾在真宗年间高中解元,后官至龙图阁学士。郑向极为喜爱周敦颐,也酷爱莲花,任杭州知府时将自己在西湖旁的住所种满了莲花。
11、这年夏天,丘处机在陇州遇到解元刘光宗向其问道,处机对他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刘解元佩服丘处机学识渊博,又感其道德情*高尚,遂拜处机为师。
12、《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
13、他从来不是平凡的人物,在乡试上一举夺魁,成为解元。
14、解元病死之后,淮东军论资历就是王胜最高了,于是王胜托韩世忠代为说项,终于被任命为镇江军区司令。
15、今年开春,杨晋又参加恩科,厚积薄发,不但一举中第,还夺得了第一名解元,震动了整个灵京。
三、解元是哪一级考试的第一名
解元是乡试第一名。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人数若干第一名称传胪,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
扩展资料:
解元,只是举人中第一名的美誉,同样要参加进士试。这一点,与其它中举者没有区别。当然,由于其成绩优异,可能对今后的仕途形成影响。
汉代,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给国家,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这是举人这个称呼的来历。
唐代实行科考,举人的资格必须通过乡试,只有中式者才能称为“举人”。中试的举人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内会试。
按照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以表示“举荐”的意思),因而称为“解”;元:第一名的意思;解元:直译为地方解送的举人考试中的头一名。在中举的举子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解元
四、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叫,第二名到第十名叫,跪求答案
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剩余的没有特殊称号。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如《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举行仪式
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科举考试中的常科是定期举行的,除非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试时间不会变动。所以不需要预先发放通知,到时全国考生自动做好应试的准备。
若遇朝廷寿诞、登基等庆典活动,还会临时加科称做恩科。主持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中央委派并由当地的政府官员组成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
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OK,关于解元是指什么考试的第一名和解元是哪一级考试的第一名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