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职校,职校招生和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择校网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择校网

>

职校资讯

>

高考信息

【师大荣光】洪治纲教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4-01-27 19:02:48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我校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教授领衔的“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入选。

1

该团队传承师大深厚文脉和学术底蕴,以弘扬家国情怀、提升人文情怀为己任,在立德树人、学术研究、协同服务、基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聚焦中国古代文艺、中国现当代文艺、文艺理论、外国文艺等前沿问题,深度参与中国媒介文论话语建构,立足于解决中国问题,体现了以文艺批评实践为重要特色的学术范式。该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心怀“国之大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黄大年式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

“怎样切实改变以西方理论直接阐释中国文学的‘强制阐释’之尴尬?如何建构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怎样避免文学批评中的‘甜蜜批评’现象?如何发挥文学批评对文学史的建构作用?”这些锐气逼人的追问正是来自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团队28名成员不在书斋里“隔靴搔痒”,而是以文艺批评实践为学术范式回答着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据团队主要负责人洪治纲介绍,团队成员中“50后”的老教授有两位,其余分别出生于60、70、80年代,少数为“90后”,初步形成了以创新为生命,前后薪火相传的学术风气。

“做研究,要有种破局意识”

“只有沉下心来,把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搞清楚了,才能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形成具有实践性价值的文学理论。”在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先锋文学批评家洪治纲看来,健康良好的文学批评,应该带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即文艺批评者面对批评对象所形成的真问题,而不是简单草率的伪问题。

“在2005年完成《余华评传》初版时,我就觉得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们具有鲜明的代际共性,于是,围绕这一代作家群继续深入,在2009年出版了《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一书。而当我做完了‘60后’作家群的研究之后,一个有关中国当代作家的代际差别问题也随即涌现出来,由是,我又转入到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之中,直到2013年完成《中国新时期作家代际差别研究》一书。后来,当我继续深入探究‘60后’与‘70后’作家群代际差别时,我又发现‘70后’作家普遍将作品由关注大事件、大时代转向聚焦日常生活,随即开启了‘中国新时期文学日常生活诗学研究’。”洪治纲笑着告诉记者,“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精细的研读,可以为你找到一个深挖下去的‘点’,而有了这个‘点’,你再回到某些‘面’上,就会发现更多的问题值得研究。找准真问题扎根中国本土做研究,只有把一个真问题研究透了,才会有更多的真问题涌现出来。”

3

“在拥抱、表扬等‘甜蜜’的批评面前,需要一批敢于批评或敢于‘反对’的‘先锋者’,这或许可以称作是大学‘求真’‘务实’精神命脉的学术表达。”团队成员、人文学院青年学者、“80后”詹玲教授清楚地记得洪治纲对她学术研究方向的指导,“洪老师常常告诉我们,做研究是学者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服务社会的重要抓手。”去年,她的新作《当代中国科幻小说转型研究》将科幻批评融合在文学史的整体描述中,被学界视为“以其坚实的理论功底和非凡的学术勇气,填补了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理论研究的一项空白”。

除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外,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还聚焦古代文学批评、域外文学批评等前沿问题,深度参与中国媒介文论话语建构,占领文艺批评新高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人文学院沈松勤教授就在其多年覃思精研的力作《明清之际词坛中兴史论》中,将跨越明清两代词的“中兴”史作为一个整体进程来考察,这部专著被誉为“打破词学研究断代思维定势的局限,同时打破了词史、词学研究分疆而治的格局,而回归原生词史的一部词学论著”。

“好老师首先要上好课”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这份荣誉,首先让人想到团队成员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洪治纲告诉记者,为此,团队成员在打造经典课堂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团队组织、团队研发、团队备课、团队教学、团队评课,是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在实践中形成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你读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哪?作者的叙述策略与美学表达是什么?”一连串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是《小说艺术解密》这门课程的常态。值得一提的是,这门面向中文系本科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是由5名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成员共同讲授的。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这样的教师阵容,足以让人惊叹。”汉语言文学(师范)211班学生卢蕙表示,这样的课程让人充满期待。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每堂课上课前,该课程授课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预读”形式分析作品并形成个人观点,课堂上再以“小说家特质”“小说文体特征”“小说叙事法则”等10个专题,引入500余部小说作品作精细研读。不少学生感慨“一堂45分钟的课能深度挖掘出好几个方向的研究课题。”记者了解到,该课程已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

“教授首先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本职工作。”团队成员、浙江省外文学会会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方向资深教授殷企平不断告诫团队的青年教师。据统计,五年来,该团队教授平均为本科生上课850节,为研究生上课540节;副教授平均为本科生上课1290节,为研究生上课370节。

此外,中国文艺批评教师团队还把课堂延伸到了教室以外。该团队与《西湖》杂志共同打造“联合课堂”,已举办35期“圆桌论坛”,持续发出前沿性学术声音,形成了全国知名品牌,开创了文艺批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据了解,“圆桌论坛”由师生共创、以探讨和评论当代最新文艺作品为形式,每月至少举办1次。

莫言的话剧剧本《鳄鱼》刚一出版,就成为“圆桌论坛”上讨论的著作。这让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林浩印象深刻:“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以及余华的《文城》,我们都是第一时间进行探讨的。”“这是一种学术训练,在没有僵化的解读‘框架’下,可以反映出真实的对文艺作品的解读能力,这对于培养师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帮助极大,而艺术感知力是文学研究的基础。”洪治纲说。

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该团队还以“高端讲坛”“高峰论坛”和“西湖论坛”为常设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诸多专家前来交流。近五年,团队共召开国内外前沿问题学术会议35次,有力推动研究院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艺批评领域的学术高地,促进浙江文艺创作的繁荣。


感言: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首先在于站稳三尺讲台。为学生传道、发蒙、解惑、受业,乐为人师,善为人师;其次在于以学术为事业。“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勇于学术,勤于学术。优秀的传道受业者,往往是勤于学术者。两者犹如雄鹰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我以为,这是我们学习黄大年、建设“黄大年式团队”的应有之义。——沈松勤教授

此次能成功入选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是杭师大人文学院科研、教学、育人文化多年沉淀的结果,是学校学院领导精心组织的结果。此次入选对于我个人来说,深受鼓舞,它应该成为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本人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黄大年精神投入工作。在科研方面瞄准高精尖,争取在项目、成果、获奖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教学方面脚踏实地,改进教学方法,继续以科研促教学,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育人方面,言传身教,结合教学,把人文精神注入学生心中,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单晓溪教授

标签:      

2024年招生 在线咨询
本站覆盖全国各省市中高职专本科院校及计划外招生院校,汇总各校招生要求及专业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录取,请自愿填写下表,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适合您就读的大学,安排招生老师与您沟通。即刻报名,圆大学梦!
*

学生姓名

*

手机号码

*

户籍地址

*

当前学历

 

意向专业

立即提交 《隐私保障》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4 www.chinazhen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teMap 联系我们 | 陕ICP备20230103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