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教育与空间”杭州论坛在我校召开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 时间:2024-01-27 18:10:18
近日,第二届“教育与空间”杭州论坛在我校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民主同盟杭州市委员会、浙江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我校经亨颐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由民盟杭州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协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方式,围绕“现代化与教育空间生产”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我校党委副书记杨政,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杭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申屠敏,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永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政对出席开幕式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向参加本届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和发展质量,但教育空间不平等等问题依然存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激发出更多思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教育力量。申屠敏希望通过专家们的交流研讨,推进公平公正的教育空间生产,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作出积极的理论贡献,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关心关注“现代化与教育空间生产”问题,使教育现代化迎来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康永久在致辞中表示,教育学本身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教育基本理论是这门学问上的皇冠,近些年空间研究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异军突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前景,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此次论坛分为7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围绕“教育空间与教育现代化”“教育空间的边界与转化”“学校空间的历史与未来”“教育空间的实践逻辑”“学校空间的构建”“教育空间的现代性反思”“教育空间与未来教育”等主题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在第一分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作题为《关于教育空间与教育学的未来》的主旨报告,指出“从空间视角看教育”和“从教育视角看空间”这两种研究视角的独特价值。安徽师范大学阮成武教授作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空间进路》的主旨报告,从空间与进路相融合的视角来思考教育现代化议题,认为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站在“在中国”“为中国”与“由中国”的立场上深入推进。该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康永久教授与浙江大学孙元涛教授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第二分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以“家庭作业”“家长学校”“学生角色负担”“竞争逻辑”等为分析对象,分享了他对教育时空边界的思考,并指出,由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边界不清导致学校教育越界与竞争逻辑对教育僭越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作题为《关于学校中空间的教育呈现》的主旨报告,厘清了教育空间的基础结构与规范结构,区分了作为环境、地方、领地、领域和场域等不同内涵的教育空间,认为学校中空间的教育意义的显现要通过互动来实现。该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卜玉华教授与东北师范大学石艳教授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第三分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卜玉华教授从课堂空间的演变分析了教学变革中角色关系从被动、主动、互动到生成的空间呈现。我校经亨颐教育学院青年教师钱晓菲分享了二战后开放式学校的方案,分析了开放式学校设计的教学价值与失败的历史教训。上海师范大学夏正江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肖绍明教授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第四分论坛上,南京师范大学孙彩平教授作题为《关于伦理的空间性及其培育逻辑》的主旨报告,认为伦理空间是一种精神的广延性而产生的统一精神空间,并从儒家的伦理道德结构提炼出了精神格局发展的动态逻辑。西南大学赵鑫教授以大凉山不同海拔学校农村教师的不同情感体验为切入点,从情感地理学角度分析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情感地理逻辑。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与河南大学王晋教授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第五分论坛上,华南师范大学肖绍明教授分享了他对现象学视域下教育空间的人学构建的认识,认为教育空间是心灵在同一时间框架中的多样表现形式,教育空间是空间科学、社会和人文的辩证统一,是心身的历史性融合,是感知、概念化和艺术性之空间的“三位一体”,是心灵的“聚集”“召集”“显现”“超越”。河南大学王晋教授作题为《关于中国式学校现代化的“单位”逻辑》的报告,提出“单位”蕴含的规则灵活性和庇护的原则性,单位内部治理是公中有私、私中有公,并提出了嵌于单位差序格局的优绩制。安徽师范大学阮成武教授和西南大学赵鑫教授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第六分论坛上,东北师范大学石艳教授作题为《教育空间与教育角色的互动与生产》的主旨报告,认为教育空间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空间,强调教育空间中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提出在现代性流淌中变动与生成的学校空间。浙江大学孙元涛教授作题为《关于身体与空间:一种被扩大的叙事》的主旨报告,从空间的功能意义、权力关系、空间的生产逻辑、空间的伦理意味进行分析,认为空间作为教育学话语让空间成为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新视角,也可能成为一种表达的扭曲。南京师范大学孙彩平教授和我校教师杨茜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第七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康永久教授作题为《现代教育学中的环境概念》的主旨报告,分析了魅力型教育中的环境意象,对身心发展客观性的着迷,物化的环境与教育影响,完美的环境与自主的环境,并 提出“离开”是一种解放之路。上海师范大学夏正江教授以上海为例,分析了以教育改革助推教育强国的历史脉络,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空间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程亮教授和我校徐洁副教授分别针对上述报告作出回应。
在总结发言中,我校经亨颐教育学院执行院长严从根教授从“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教育空间”“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空间和教育空间研究”“如何研究教育空间”“教育空间的研究内容”“教育空间生产的问题”以及“建构教育性空间”等8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论坛拥有强调的问题意识和多元的理论视角,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空间研究。